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凝心聚力 笃行不怠 拓展职业教育新“版图”
发布时间:2023-05-22 发布者: 浏览次数:

凝心聚力 笃行不怠

工业训练中心拓展职业教育新版图

 

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工业训练中心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及上级党委的决策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中心实训课程、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社会服务等工作中,全体教职工凝心聚力谋发展,努力拓展工业训练中心职教新“版图”,走出技能人才变革思路新实践。

 

 

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  做好技术技能“高移”

党的二十大以来,工业训练中心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不断加强组织建设,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强化阵地建设。

依托学校办学特色和优质资源,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办学思路,持续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提升教学质量。作为深职院的“技能团”,工业训练中心于1995成立,是我国高职院校首家具有示范性质的实践教学基地,其中“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运行、管理与实践”成果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工业训练中心有国际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广东省教育厅工业自动控制技能大师工作室、深圳市人社局工业自动控制教学名师工作室等。数字化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摆脱相对单一的“工业化”印记,职业院校的人才要求具备“工匠精神”、工业训练中心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努力做好技术技能“高移”,为指数级增长的技术做好储备。

 

 

以课程思政为抓手 建设工程基础能力课程体系

工业训练中心围绕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通过学科建设与课程创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建立价值引导和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融合、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融合、校企共育和社会实践相融合、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相融合的“四融合”课程思政体系。

工业训练中心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科学文化素质教育通识课程,先后开设项目化课程和创新创业项目课程102门次。中心以菁英培优、职教本科、科技通识的基础素养课程体系,整合课题所在部门师资力量,践行基础素养体系课程。《物理之美欣赏》《科技创新与实践》《科技改变世界》《魅力电子》,以工科、文科、艺术等不同学科,分层分类实施。《电工技术工程实践》《创意科技工程实践》《电子科技创新实践》《STEAM创新实践》在教学中构建真实、虚拟仿真等不同场景,以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融合式创新实践,强调“实践、实训、实操、实物”。

工业训练中心获得国家在线精品课程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省级4门,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子项目3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国家规划教材5本。

 

 

以教师党员为先锋 助推大师工作室发力

  工业训练中心共有50名教工党员,作为党员教师,中心积极倡导热爱教育、充满爱心、师德高尚、师能精湛、学生爱戴的师德风尚,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2013年,经深圳市人社局批准成立阮友德工业自动控制技能大师工作室,2019年获批“广东省技能大师工作室”,2022年获评深圳市“阮友德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目前,大师工作室共有成员16人,其中有电工高级技师8人,博士研究生5人,教授1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南粤技术能手1人、广东省技术能手3人、深圳市优秀技师5人,地方领军人才1人,形成了以高级技师为骨干的技术团队。大师工作室以教师党员为先锋,探索依托大师工作室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新途径、新模式。

技能大师工作室由阮友德老师组建,他是由企业一线技术骨干成长起来的双师教师,先后担任过电工高级技师,自动化高级实验师,国家级裁判,南粤技术能手,深圳市技能标兵,广东省PLC大赛深圳赛区教练,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在自动控制领域业绩突出,具有较高的威望。工作室邓松老师于2007年进入学校,经过多年的技术攻关、技术研发和教学研究,十年磨一剑,于2016年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广东省教学优秀团队负责人、南粤优秀教师陈素芳、广东省技术能手、深圳市后备级高层次人才刘振鹏等老师,勇当先锋,近5年来,工作室成员已完成了近20项技术研发和课题研究,获得了15项国家专利,已有多项成果得以推广与转化,具有较好的技术攻关、技术创新、技术交流以及传授技艺的工作场地和设施、设备。

 

 

基础科学能力赋能,成立应用数学研究中心

提升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类课程和科研服务能力,建设数学物理类课程按照专业群进行分类,融入“数学+”工程+理念,深度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科学素养和工程实践赋能专业,支撑各学科开展智能算法研究、科学数据分析科学实验

2022年成立应用数学研究中心,着力打造数学应用技术研究与数学智慧创新实验两个分中心,致力于建设为我校基础数学理论研究、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研究与实现的平台,为学校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建设及学科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的数学科研服务。中心2021、2022连续两年获得大学生数学建模全国一等奖,202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支撑专业教学需求的高职公共数学课程改革与实践”获得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23年承办由数学家华罗庚创办的金融大数据研讨会,包括院士、国家高层次专家、长青/杰青等知名专家30多人,规模200多人。

物理教研室在国内职业院校中率先探索应用信息化技术开展四年制和高职本科物理教学,实验室较早在物理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先后研发出“大学物理实验仿真系统”“物理实验仿真考试系统”“物理实验报告系统”和“物理课程预习系统”,实现了实验操作虚实结合、实操考试虚拟仿真在线化、学生实验数据采集和处理全程数字化。田红梅作为物理学科专家,参与教育部物理课程标准的研制,编写的《物理学之美》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成为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第一部教材。

以深化产教融合促发展 打造校企联合新高地

工业训练中心不断探索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联动机制,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以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完善产教融合机制,蓄力打造产教系统性融合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先后与中海油深圳分公司成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与中广核、电巢科技、维格教育、商汤科技等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研发“扁平型物流搬运机器人”、“私人教练管家”、“解魔方机器人”、智能电力调度命令票系统,得到深圳史河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大千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等业内人士的关注。立项成立中海油能源发展装备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海洋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深耕海洋工程技术领域,以石油行业海上油气田发展中的关键技术合作研发,包括项目预研、产品开发、工艺改进、技术服务、产品性能测试等实际应用研发。立项成立海弘装备智能工业机器人研发中心,基于数理与先进制造技术交叉研究和人工智能器件与应用领域内的已有技术,与海弘装备技术有限公司深度合作,解决企业智能自动落筒工业机器人设备对于光电器件、光电传感器、视觉识别等需求的关键技术。    

 

 

以赛促教促学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工业训练中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适应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深入钻研,勇于创新,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发挥中心“技能文化育人”活动载体作用,着力引导学生立足岗位成才,传承劳模精神,树立工匠意识,精技能,强本领。充分借鉴世赛、国赛、省赛经验,对标赛项标准,强化“校级-省级-国家级”竞赛体系,优化技能训练手段,搭建高水平的技能竞赛平台,增强竞赛成绩的含金量和认可度。

工业训练中心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世界技能大赛广东省选拔赛(广东省职业技能大赛)、广东省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大赛、“中望杯”工业软件大赛、全国高职高专“发明杯”大学生创新大赛、广东省大学生物理实验设计大赛、广东省行业企业职业技能竞赛、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设计竞赛。获得省级以上学生技能大赛462项,其中“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国际二等奖6项,国际三等奖25项;全国一等奖11项,分别为“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7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1项,“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2项,“‘中望杯’工业软件大赛”1项;全国二等奖40项,全国三等奖10项。

 

 

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 扎实开展社会服务

工业训练中心积极面向社会开展职业师资培训、职业技术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近年来,电工教研室承担面向社会的电工操作证和资格证的培训,累计受训人数超过6000人。作为深圳市第七职业技能鉴定所的电工考点,承担技能鉴定及资格认证任务,每年鉴定人数超过600人。承担中海油深圳分公司250名新入职员工培训及南山公安分局150名辅警培训工作。工业训练中心还先后开设教育部职业院校师资培训16班次共630人次,年均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数百人次,为对口扶贫地区开设精准扶贫技能训练班,为社会培养技师以上人才500人次,其中6人次获省市级技术能手称号,1人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1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工业训练中心具有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训场所,能够在专业设置和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为加强中小学生的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体验、职业选择及职业养成提供完整、真实的场景。在通识课程教学区域布局一批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场所及开发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通过“劳动+科创+职业体验”等方式,帮助大中小学生正确认识职业教育、认知职业,激发兴趣和特长,为适应未来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工业训练中心将继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适配数字化转型和职业本科,支撑产业群专业人才培养,适配职教本科、支撑专业群的人才培养;与时俱进调整自己的功能和结构,实现从工业训练到工程技术创新的演变;构建适配科学、技术、工程融合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完善科技通识、工程实践、跨学科融合的训练体系;打造微观装配、极致造物、产品试制的产品化工程链条,丰富国内高职院校工程教育的通识、实践领域的深职模式,建成适应数字化转型和职教本科的工程技术与创新中心。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工业训练中心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留仙大道7098号深圳职业技术大学西丽湖校区格物园A318
邮编518055 电话:0755-26731300 管理维护:工业训练中心 技术支持: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